輕鬆了解國內外的教育脈動。
《教育要聞》—刻板印象 正視「污名效應」對高職學生的負面影響 ~從嘉義女中校長失言風波談起 吳南嬿 撰 嘉義女中校長鄭勝文10月7日一席有關針對高職學生的評論,引起輿論及網路許多迴響,有的支持鄭校長,認為鄭校長說出了真話;有的反對鄭校長,認為他歧視高職生。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這起事件其實反映出的真正問題是:我國的高職長期受到污名效應的影響,而這個影響部份來自制度面,部份來自文化面。所謂的「制度面」指的是升學制度,由於升學制度把學生分門別類,導致外界誤會高職是屬於學習成就比較低的孩子所就讀的學校;而文化面則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集體意識,造成追求一技之長的孩子,反而成為被污名的對象。 《教育要聞》--家庭教育 適時放手 孩子才會成龍成鳳 吳南嬿 綜合整理 本週對教育及社會影響甚鉅的新聞,就是許多大學辦理新生座談時,家長出席十分踴躍,提問非常熱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多集中在生活瑣事,如:擔心孩子無法處理髒衣服、擔心孩子課業跟不上,希望學校能幫學生設補救課程等。許多大學甚至還有家長提議要成立家長會,若孩子選不到想選的課,家長也會打電話向學校抗議。 這些林林總總的媽寶現象,其實反映出另一種家庭教育問題。這樣的家庭教育,可能引發的問題有: 《教育要聞》--評鑑 世界大學排名的榜上學校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嗎? 吳南嬿 綜合整理 「排名」是評鑑的一種,透過相對的比較而取得好/壞的區別。每次排名的公佈,都會對榜上的當事人或單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卻鮮少有人探討遊戲規則(如指標的訂定或各類指標的百分比)是否合理。以我國為例,每次世界大學排名一公佈,大家關注的焦點馬上集中在我國的某幾所明星大學前進或後退的名次,接下來又是一陣檢討之聲,而檢討的焦點又放在如何達成指標所規定的任務上,卻沒去探討這些指標與教育品質是否有高程度的關聯,這樣的隨排名起舞之風,對於高教品質的提升有害無益。 《教育要聞》--快樂學習 別讓「考試領導教學」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吳南嬿 綜合整理 今天有新聞報導指出,由於過去學測不考高三課程,導致學生高三「隨便唸」,所以,有多個教育團體發起「高中學習要完整有效、大學入學要公平適性」的連署,其主要訴求為「高中三年要完整教學,學測應延到五、六月再考」。這個訴求的基礎還是用考試領導教學,透過考試讓學生不得不學習高三課程。但是,它更深層的意義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升學和考試,只要沒有考試,就可以不必學習。這樣的學習氛圍對終身學習的推動十分不利。 《教育要聞》--專業發展 美國教師專業發展建基於「好的目的」和「錯誤的假設」 吳南嬿 綜合整理 美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行之有年,也花了大筆經費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根據統計,美國最大的50個學區每年至少花80億美金在這方面,但是成效如何呢? 為了瞭解美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成效,美國的教師培訓暨研究集團TNTP發表了一份名為「The Mirage(海市蜃樓)」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指出,我們以為有用的教師專業成長方式,對教師的幫助並不大。更讓人失望的是,許多認為有效的專業成長方式只對一部份的老師有用。換言之,儘管美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多年並花費大筆經費,卻始終沒有找出一個確實有效的方法。所以,TNTP建議: |